怎麼摸索和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樣貌?
本篇提問
Q:怎麼摸索和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樣貌?
忙碌帶給我的最大禮物是重新反思人生
忙碌除了過勞之外
到底還有什麼好處?
上週跟諮商師聊完發現
最大的好處是讓我重新反思人生
思考到底想要的生活結構是什麼
跟到底還有什麼選擇可以換?
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尋找之旅三階段
到底怎樣的行程,我願意不斷重複?
追尋之旅的第一階段
先從整理自己一天的 10 小時
到底願意放入什麼?為什麼願意放這個?
雖然有時候會被人檢討
連休假都在工作,到底有沒有休息
這要的狀態是不是該做改變
但其實對我來說一天裡能夠有件
我有動力去做的事情
其實是很快樂的一天
因為我知道我能夠自由選擇
把我擁有的時間花在哪裡
以及我相信這些累積,是會變出其他的
但我也心知肚明
自己不願意因為各種任務們
而無止盡的犧牲和放棄自己的創作
因為失去創作動力跟時間
會讓我覺得這人生好空虛
找方法把某些區塊去換掉他
追尋之旅的第二階段
找找有沒有部分需要被替換掉的?
再來尋找一些過往有類似組合的日子
沒有的話,就從今天開始組合看看吧!
有時候會結構很相近
但是就是會有一些小環節
會讓自己不想要重複這一天
很多時候總會因為一天裡 10 %的糟糕
讓腦袋誤以為全部都不想要
最後就會有種巨大迷惘
迷惘自己到底能從哪開始?
迷惘自己到底怎麼想要什麼?
找到那些不喜歡的小環節
可能是人,可能是事,可能是環境
那就可以來做替換了~
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非常像是個數據庫
或是一個超級理科的存在
總是把重點放在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
怎麼去換一個公式,得到別的答案
最近很想換掉的是人
目前還在努力中,怎麼用系統去取代
也滿想換掉某些事
現在嘗試的方法是丟給Ai 去處理前面階段
最後再整理跟交出去
建立自己的人生選項資料庫,以及自己不斷增加
追尋之旅的第三階段
為自己不斷累積更多可以換的選項
雖然我也有點困惑
人生成為模組到底合理不合理
只是一盤散沙裡亂轉
覺察的門檻,似乎就變得更高了
這樣擺在一起評估選一選
我好像還是喜歡可以模組化的狀態
突然想到有一句話
那些我們會重複做的習慣
無論好壞,之所以無法戒掉
是因為我們反覆在那得到某些好處
我想對我來說模組化的狀態
得到的好處一部分是
下決定跟做選擇變得更容易吧!
另一部分是練習不用執著吧
從行為上不斷練習跟實踐
沒有什麼是非得選這個細項
例如有動力做的事情這的大選項
我可有的細項是
- 做細胞的作品
- 寫人生反思跟觀察的文章
- 出門到處走走去拍照
- 去看看世界的不同的角落
- 學習一些覺得有趣的東西
- 想想有什麼架構可以做成資料庫
- 把工作裡沒完成,沒想清楚的拿來弄一弄
- 研究那些自己目前覺得有趣的東西
而這些一醒來就能夠直接選的狀態
實在是減少滿多今天要做什麼的思考成本
最後,關於這趟尋找之旅
雖然我還在組合,嘗試
砍掉,重來的循環裡
不過那種找到替代方案的快樂
實在是有種人生再次充滿希望的感覺
雖然這實在是一個反覆循環的旅程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盡頭
但我想我心裡有巨大的相信
相信這趟旅程能夠讓我越來越遠離
那些我一點也不想再次重複的環節
以及反覆跟自己確認這些人事物帶來的
哪些是我願意的
哪些其實我有點免強自己
哪些對我來說是巨大的耗損
而這些收穫是在所有日子裡
能夠得到最高CP 值的禮物~
✨ 延伸服務
如果你希望有人協助你一起搭建適合你的 Notion 架構來幫助自己紀錄,目前也有提供諮詢與設計服務,歡迎來信聯繫 聯絡 Triple.Cell | Joy ( jouyu.chen.jc@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