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在日常選擇裡,多認識自己一點勒?
本篇提問
Q:怎麼在日常選擇裡,多認識自己一點勒?
N+1 種認識自己的方法
這系列是想分享與紀錄我自己在日常裡
有過,體驗過哪些練習來更加發現自己
可能是不同的提問方法
也可能是日常的自我觀察
而這一切的開始,其實都是源自於
我的人生一場實驗
怎麼去看到這一刻的我,過去的我
讓我能夠更清晰的走往
我比較偏向的未來樣貌
怎麼遠離我並不想要成為的狀態
在這一篇裡的最後,會抽一張塔羅牌
邀請你,也一起來做一個提問與思考練習
對日常進行提問,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方法
練習對日常一切提問,問問自己今天為什麼選擇這個?
例如「為什麼我今天要去 A 點選擇這個路線?」
或是「為什麼今天想買這個東西?」
在我的個人觀察裡,當這件事是越下意識去做的
比較容易發現一些自己平常沒注意到的
你可能會想說問這些可以發現什麼
其實理由滿單純的,就是練習有意識地看見自己在做什麼
慢慢也會發現,自己在選擇中反覆在意的東西
以及在這件事裡自己心中的優先順序
前陣子的提問發現
分享一下我前陣子的一個小發現
在台北搭捷運時,尤其是換線或換交通工具的時候
我會下意識地選擇哪個車廂
讓我可以更接近出口或是換線的路線
這一切被意識到契機是
有一天,我從台北車站要到公館的銘傳國小那個出口
不知道大家熟不熟台北捷運——
這邊先補充一下,從台北車站到公館
比較快的方式是搭紅線往象山/大安方向
在中正紀念堂下車後,走到對面月台換乘綠線往新店方向的列車
(注意:終點在台電大樓的車是不會到公館的)
那天,捷運已經進站了,也是我能搭上去公館的車
但我沒有停在最近的車廂上車
而是一直往前走,走了半個月台才上車
當下我就問自己:
為什麼我不找一個最靠近的車廂直接上車?
那一秒我想到:之前每次選最靠近的上車
到了公館後都還要走半個月台才能到出口
這讓我覺得很煩,也不想一直重複經歷
所以,如果今天都要走這半個月台
那我寧可在上車前就把這段路走完
下車時就可以更靠近出口
也能減少一些原本需要額外花費的時間
第一層的發現:
我不想重複經歷在搭車過程中讓自己煩躁的部分
所以找到一個可以在等待車時走完月台的方法
然後我繼續問:為什麼我會想要把這兩件事同時發生?
因為當車廂進站時不先排隊,可能會沒有座位
第二層的發現:
比起有沒有座位,我更在乎的是——
我下車後能不能更快到出口
而等待時用手機做事,對我來說也沒有比走半個月台來得值得
這時候就更能意識到:自己心中的優先順序是什麼
- 想要趕快出站到我要去的點
- 能否有座位,以及在等待時間用手機
每一個發現裡都隱藏更多情緒
看到了兩層發現,就看到盡頭了嗎?
沒有沒有,裡面還有很多有趣的可以發現呢
當我們得到了這樣的心中排序之後
還可以再往下問:如果要達成這件事,還有什麼可能?
想要快點出站去要去的地方,可以拆成兩個部分:
想快點離開捷運站 vs. 想趕快到目的地。
那這兩個,到底哪個才是我真正所在意的?
如果是想要快速到達目的地,也許就不應該要選捷運
但如果是「想要快點離開捷運站」,那才是我真正的在意點
那就可以再繼續問:是什麼原因讓我想要快點出站?
是因為我不喜歡這空間?還是我個性本來就急?
還是今天的我很趕時間?
如果是不喜歡這空間,但又知道有時候得待在這裡
那要怎麼辦?
一直想怎麼辦,那就來點行動去實驗看看吧!
提問到這一步,可能的原因,但無法完全避免這件事時
就會先停下來思考,而是啟動我有什麼方法可以去實驗
有什麼東西,或做什麼事,可以降低我對待在這空間的敏感度?
這個答案,就是下次搭車轉來轉去前可以先準備的事物
來慢慢減少它對我的消耗
抽張牌,讓我們一起練習看看對日常提問
如果這一刻真的不知道有什麼日常行為
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
或覺得要開始意識自己的行為有點門檻
那我來洗牌抽一張,從這邊延伸去問看看自己吧!
這次抽到的這張是「力量牌」
在細胞塔羅(細胞日子感受牌)裡的文字是:
綻放是一場直面世界的旅程,發現自己的可行性,然後尋找合適方式去適應
這裡有兩個提問,邀請大家做自我探索:
- 回想一下最近有沒有什麼新的挑戰發生? 你做了什麼?
- 自己有沒有為了達成什麼想要的目標 做過什麼印象深刻的改變?
當然,如果你聽完力量牌的文字後
腦中浮出其他想問自己的問題,也非常棒。
這兩題只是給暫時想不到問題的人
一點提問的練習方向~
透過對日常行為的提問,可能會發現?
從開始看見自己的行為,去提問看到背後的選擇
- 自己在這情境裡最在意什麼、最不喜歡什麼?
- 這些不喜歡帶來哪些情緒?跟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
- 如果我們要降低不喜歡,那需要什麼實際行動
力量牌祝福 - 另一條路徑或許會發現隱藏的力量
除了提問之外,也有藏有來自於力量牌的祝福
不是只有習以為常、習慣的解決方法
才能發揮你的可能性
走看看另一條解決路徑
在那裡,也許藏著很多你擁有卻還沒使用的力量
關於認識自己 N+1 種方法的開始
《認識自己的 N+1 種方法》
是一段關於自我認識的旅程系列文
會想分享這個,是因為:
在務實層面
認識自己是我在協助他人做架構設計與優化時
發現能讓行為持續、維持長久的關鍵因素之一
其實也像是我們找到一個內在動力
促使我們願意一直做一件事
在心靈層面,認識自己是一段能夠看見自己的旅程
而看見自己的好處是:
不容易被腦中的小劇場,或他人給的「你應該」擊倒
它是我們減少迷惘、自我懷疑的好夥伴
至於為什麼會是 N+1 種方法——
因為我相信,這世界可能有千千萬萬種方式讓我們認識自己,
但我們終究會摸索出最適合當下自己的那一套
✨ 延伸服務
如果你希望有人協助你一起搭建適合你的 Notion 架構來幫助自己紀錄,目前也有提供諮詢與設計服務,歡迎來信聯繫 聯絡 Triple.Cell | Joy ( jouyu.chen.jc@gmail.com )
接下來也會提供,陪伴服務,陪伴大家去看到自己,去找到有什麼可以調整,讓自己可以一步步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
閱讀更多文章
一段關係的開始與延續,那把關鍵鑰匙是?
那些在強烈震動裡看見門的 3 個瞬間是?
聽說GPT 能看前世與今生課題?
想要離開日復一日,是要靠意志力嗎?
怎麼在日常選擇裡,多認識自己一點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