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情,是會希望自己早點知道的?
本篇提問
Q:有哪些事情,是會希望自己早點知道的?
原來這可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意思
花了兩年的時間重新整理
跟讓自己去看到更多的練習
才發現原來可能愛自己
可以先從這五點跨出去
多希望我早幾年就做到
肯定會減少很多很多自我懷疑的旅程
以下都是我2025 年
花了半年多,實驗了一些才發現
原來這些讓我在很多點上折磨了自己
01.告別那些會在自己心裡種下懷疑的人

這絕對算是我在2024-2025 年裡
跌得最大的坑
有段時間滿長發生
身邊關係我可能當下覺得還不錯的人
但對方卻在我分享我下一步想做什麼時
一次次地告訴我
「你做不到吧!」
「你不能做一些只是你覺得有興趣的事」
一開始其實我還會
試圖去解釋跟說明什麼?
自己最後感受到只有越來越大的疲憊
跟懷疑自己
懷疑自己是不是就只能這樣
懷疑自己明明是看到問題
所有去試圖解決
但局外人看起來叫做我只是做興趣的
沒有任何市場價值
關於這題
前幾週參加拉麵社跟九粒的直播
九粒說
不要讓別人用他們的侷限
去定義自己的天花板
頓時我才突然意識原來那些自我懷疑
很大一部分的種子都是來自於他人
而我在與這人的重複對話裡
不斷餵養那些吃掉我精力的植物
02.與那些試圖把你塞進成為他們要的人,保持距離

這是我個人這一年多的練習
允許別人擁有別人的答案
允許自己擁有自己的答案
允許自己的答案,不是別人的
允許別人的答案,不需要也是自己的
這一年多以來 70% 的迷惘時刻都是
難道自己做得不夠好嗎?
難道我只能成為誰的答案,才能在這活下去嗎?
這一題的答案
打醒我的,是一次次的過於疲憊與心累
如果在這些日子裡,要繼續的不斷重複下去
那我到底把自己活成了誰?跟我到底是誰勒?
當這問題越來越大聲的對自己提問
才發現,我大概太長時間了
希望自己能夠去成為誰的答案吧!
而這便抵達第三點
03.辨識出那些只是期待你不斷給予他們答案的人

其實我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
似乎希望自己能成為
幫別人各種解決問題的
當然這點我想依然是我想做的
只是這些日子以來慢慢發現
成為這樣的人
如果沒有學會只給予值得的人
而是給予所有的人時
帶來的要付出的代價與情緒
比想像的大的太多
以前總會對於太好了幫一個人解決問題
久了,那些問題慢慢變得越來越不需要思考
甚至發現根本只是伸手牌
直接丟個截圖要我解決
一點資訊都沒有附上
甚至還要一題一題的問,需要的資料
一開始想說可能只是一次
但當他反覆重複的時候
實在是很難一次次的說服自己
這人是值得給予他幫助的
有時候也會很困惑
為什麼總是要在太多失望跟疲憊裡
才能夠意識到這些人事物
到底吸走了我多少力氣
但在發現這些吸走多少的路上
發現下一個卡住我的是不相信自己的感覺
04.相信自己的直覺與感受是真的

在一次次的必須透過一層層詢問
才能夠得到答案的關係裡
還要搭配著對方不斷上演自己很委屈
實在是讓我想大聲吶喊
告訴對方,真的不用演了,太拙劣了
那些我想說的,身邊卻有太多人說
「啊你就他少給什麼,你又問啊!」
「是你想太多而已」
「這可能只是特例一次而已吧」
一開始我也只是喔大概是吧
但這一切反覆經歷了兩年
當我開始練習承認自己的感受是真的
承認自己的直覺是可以相信的
瞬間我能控制之外的事情
都讓我意識到恩,那些皆與我無關了
那些也不是我的課題
也慢慢地越來越
沒有情緒起伏對於這些人,對於這些事
最後一點,很多人都會重複說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但很多時候我們會想說自己哪有選擇
所以請讓我在這加上一句
學會篩選,也很重要
05.自己以外的一切學會篩選,比努力維持關係更值得

篩選,其實不單純只是選擇
把時間跟精力投入在誰身上
而是連對話內容都是如此
這件事領悟的點是
和身邊的人討論看完東西之後的心得
發現對方的觀點,跟自己無法重疊時
選擇了安靜
選擇了不繼續
第一秒大概還有點懷疑跟困惑
懷疑這樣對關係好嗎?
困惑這行為可以嗎?
只是第一次感受到這選擇的好處
像是不用試圖把自己的理解分享
給只看見這點的另一面的人
心裡感受真是輕鬆
原來生活跟關係裡
其實可以選擇一個對自己來說
輕鬆一點的路啊~
所以我想關於這件事
我會繼續在我需要時再次的練習的
把自己放在其他人之前,或許從來就不容易吧!
花了兩年以上
才看見這些重複上演的戲碼
也是滿鬼打牆的
從一次次的小小的實驗
慢慢的鬆開手,鬆開對自己的要求
關於要求自己得完成所有人的期待
要求自己把關係放在自己感受到情緒之前
要求自己得去成為別人的期待
才意識到
其實鬆手帶來的風暴沒有自己想的大
但平靜跟後續的效應
卻比自己預想的更能夠鬆一口氣
希望我這這兩年多的劇情,+快一年的實驗
可以在某個你需要的瞬間
給予你一個原來這世界還有別的樣子可以選啊!
而這些都是Self Lab 的基底
Self Lab 是什麼?
Self Lab 變是我在這些生命旅程裡創造出的陪跑存在
邀請你一起為自己開始紀錄,開始觀察現在的自己
一起去看到,發現,原來從來就不是不夠努力
而是沒發現那些,可以不用逆著自己去改變的方法
Self Lab 的存在,就是陪你走這段——從看懂到改變的過程
關於 Self Lab
如果你也想開始這場實驗
那歡迎你來到 Self Lab 在這裡,陪你一起慢慢靠近想要的自己
預計會在 9 月之後,正式開放這個服務
人生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理解自己|Self Lab 實驗筆記
✨ 延伸服務
如果你希望有人協助你一起搭建適合你的 Notion 架構來幫助自己紀錄,目前也有提供諮詢與設計服務,歡迎來信聯繫 聯絡 Triple.Cell | Joy ( jouyu.chen.jc@gmail.com )
閱讀更多文章
還有什麼其他的紀錄生活方式?
架構好之後,難道就能夠長時間的一直用嗎?
怎麼開始離開 Notion 的新手村?
解決人工進行日期換算,與期數換算的失誤率?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 Notion 太自由,反而難以上手?
我要怎麼開始為自己尋找架構,跟整理勒?
我怎麼知道,我是不適合,或是需不需要做架構?
開始使用後,下一步要做什麼?
想知道怎麼把任務們做一個管理的架構?
有哪些事情,是會希望自己早點知道的?
一段關係的開始與延續,那把關鍵鑰匙是?
那些在強烈震動裡看見門的 3 個瞬間是?
聽說GPT 能看前世與今生課題?
想要離開日復一日,是要靠意志力嗎?
怎麼在日常選擇裡,多認識自己一點勒?
有沒有可能看到自己追尋過的痕跡,反而讓感受到我能繼續走下去勒?
我們的時間到底跑去哪了?
或許我們需要的是拆掉框架跟試看看不同選擇的勇氣吧?
在黑暗裡,要怎麼尋找勇氣?
工作裡的卡住,有沒有可能只是生活裡一片小拼圖?
你的每個選擇,是遵從自己? 還是那個把你困住的魔法咒語?
是什麼,鬆動過往卡住的一切?
向外的追求,到頭來我們真的有所改變了嗎?
廢墟感的歷史遺跡裡,意外的收穫是場平靜
原來我擁有重新開始的勇氣,是嗎?
有些事,允許他不再井然有序,可以嗎?
轉念到底是另一種逃避?還是有點陌生的面對?
怎麼開始御守系列?以及他們長怎樣勒?
怎麼在設計上用小妝點,來輔助設計勒?
釋迦大佛的提醒,答案就在自己身上
16手觀音,教會我的付出和選擇
為什麼會開始想要做參拜神明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