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到底是另一種逃避?還是有點陌生的面對?
本篇提問
Q:轉念到底是另一種逃避?還是有點陌生的面對?
轉念,是在什麼情境下,變成生活裡的一部分?
這幾年的很多人會說,當人生不如意,或是事情跟你想要走的方向不一樣,你就要學會轉念,或是另一種說法是,換一個方式去面對這件事?
然後開始說當他們轉念了之後,一切都不再這麼的重了,就可以放下了。
好的,但轉念怎麼有時候用起來怪怪的?
身為一個邏輯腦優先的人,在過去一兩年的觀察,我一直的都轉念這詞充滿困惑。
一開始我的理解是,今天遇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承認這件事發生
然後告訴自己不要執著他,反正事情很多時候都不可控。
但在最初的一年裡,照這邏輯走下去,就會出現下一個問題?
當類似事件反覆發生時,我們到底要怎麼說服自己轉念有用?
跟怎麼覺得自己走進了一個掛著轉念,卻名為逃避的世界?
像是跟自己大聲說,我! 今天過得很好,大概是這樣用吧!
但,等等!
這應該不是大家推薦轉念的原因吧??→ 不可能吧!?
所以,我開始研究轉念到底實作上是什麼?
→ 因為我想知道,我的轉念是不是在逃避現實?還是他真的改變了什麼?
→ 跟如果這不是逃避? 那我真的因為這個而試圖去面對些什麼嗎?
新理解的轉念練習 4 步驟:
讓我來分享一下我後來的新理解的轉念流程:
一、釐清這件事的發生原因(這邊不是歸責於誰,而是去找到要未來怎麼讓他不要又發生)
這邊有幾個我常用的問句:→ 原則是,請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 這件事的發生,是我能掌控或是注意到的,但我沒有注意嗎?
- 是的話,那我下次要怎麼避免發生?
- 不是的話,那我能不能做些什麼讓他變成我能夠讓他不發生??
二、找出之後怎麼避免的方法後,請記得把它加入未來執行這件事的流程裡
這邊有一個有趣的點,是我前陣子上課跟讀底層思維學到的
今天發生一個問題,請用經濟學的角度去看,是誰損失最大在這,是自己的話,就去做你該做的減少損失
三、問自己有沒有從這件事裡學到,或是得到什麼?
這一步其實是在做心理學上的一種情緒與注意力轉移
有多時候我們會把自己卡死在這狀況裡,甚至可能下意識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但把時間拉長,更遙遠的未來看這一刻,也許那時候的自己只會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不過無時無刻要瞬間移動自己到未來,可能有點難
但我發現讓自己跟事情有點距離,問問自己從這中間得到了什麼?
是一個讓自己離開這件事的簡單方法之一
四、接受這件事情已經發生,認知到他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一個禮物
最後這步,是門檻最高的那個!你可能會想問我,我要怎麼知道他是一個禮物
讓我們回到第二步,寫下的答案!→ 未來怎麼避免類似事情再發生?
這不就是讓自己變好的禮物本身嗎?
來個實際故事說明吧!
是不是有點需要一個實際案例:
最近在做2025年桌曆的產品,同時也有包含一張有趣的神明訊息卡。
等了2週,終於拿的實體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張神明的名字移位了
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現場 ⬇️
第一秒:喔天,這麼這麼蠢,沒有發現到!!
( 好的,自我批評我們就停在這,深呼吸一下
開始轉念步驟啟動
轉念步驟 | 自我提問的部分 | 答案 |
步驟1 | Q: 這是不是一件我能避免未來發生的事情? | 是! |
步驟2 | Q: 那我要增加什麼步驟,避免發生? | 送印前電子檔確認之外,多花一筆錢去便利商店或是影印店印出來檢查 |
步驟3-1 | Q: 從這裡學到什麼嗎? | 就認知到粗心。 |
步驟3-2 | Q: 或是有什麼有趣的嗎? | 看了一下那張卡片裡的訊息,最後兩句是,你擁有可以拿起你的衝浪板,去另一個海灘尋找你想要的浪。
看來神明爺爺非常言行合一他的文字,他起身去找他要的浪了。 |
步驟4 | Q: 怎麼接受這事實勒? | 既然他已發生,流程也新增步驟了,那就把它變成一個可以跟人分享的故事吧,增加一些聊天的話題,打開IG ,分享這哭笑不得的故事 |
以上就是我個人目前正在使用的轉念步驟。
下次再來分享如果是面對自己腦中產生出來的煩惱們,怎麼打開轉念之門的故事。
閱讀更多文章
一段關係的開始與延續,那把關鍵鑰匙是?
那些在強烈震動裡看見門的 3 個瞬間是?
聽說GPT 能看前世與今生課題?
想要離開日復一日,是要靠意志力嗎?
怎麼在日常選擇裡,多認識自己一點勒?
有沒有可能看到自己追尋過的痕跡,反而讓感受到我能繼續走下去勒?
我們的時間到底跑去哪了?
或許我們需要的是拆掉框架跟試看看不同選擇的勇氣吧?
在黑暗裡,要怎麼尋找勇氣?
工作裡的卡住,有沒有可能只是生活裡一片小拼圖?
你的每個選擇,是遵從自己? 還是那個把你困住的魔法咒語?
是什麼,鬆動過往卡住的一切?
向外的追求,到頭來我們真的有所改變了嗎?
廢墟感的歷史遺跡裡,意外的收穫是場平靜
原來我擁有重新開始的勇氣,是嗎?
有些事,允許他不再井然有序,可以嗎?
轉念到底是另一種逃避?還是有點陌生的面對?
怎麼開始御守系列?以及他們長怎樣勒?
怎麼在設計上用小妝點,來輔助設計勒?
釋迦大佛的提醒,答案就在自己身上
16手觀音,教會我的付出和選擇
為什麼會開始想要做參拜神明系列?
還有什麼其他的紀錄生活方式?
架構好之後,難道就能夠長時間的一直用嗎?
怎麼開始離開 Notion 的新手村?
解決人工進行日期換算,與期數換算的失誤率?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 Notion 太自由,反而難以上手?
我要怎麼開始為自己尋找架構,跟整理勒?
我怎麼知道,我是不適合,或是需不需要做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