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怎麼開始為自己尋找架構,跟整理勒?
本篇提問
Q:我要怎麼開始為自己尋找架構,跟整理勒?
開始架構的須知
我個人有習慣用的一個架構邏輯與確認清單,這一篇裡就是分享這個思考的順序
這邊是針對這個資料庫,或是這個流程架構是你個人使用的
所以會是比較單一面相,跟沒有這麼複雜的
最後會有整個步驟清單的Check list
這邊備註一下,寫架構有很多方法,針對不同情境也會有不同變化
而這次分享的是我這幾年來發現對我來說好用的
且適合在剛開始適應一個新工作時
就可以幫自己開始建立的。
開始架構的第 1 步 - 觀察與紀錄
記錄下來這份工作,一份任務從 0 開始到離開你的手
有多少步驟,涉及多少相關的人
Ex. 以我幾年前進入現在公司時 (這邊舉例是,過了前期需要被帶的人審圖的階段)
做設計的流程是 :
1. 部門 A 的人開好設計需求→ 2. 到直屬組長當日分配任務→ 3. 我閱讀設計需求→ 4. 找部門 A 的人確認好設計需求→ 5. 我製作→ 6. 部門 A 的人確認,提修改 → 7. 進行修改 → 8. 再次確認 → 9. 公司內部定案 → 10. 給客戶審核,回饋 → 11. 修改 → 12. 確認修改完成
整件事基本上會有 12 個步驟,灰色部分是公司內部,等於可控和可以觀察程度是比較高的
紫色部分是,變數相對大的,這篇就先不探討這部分
會建議從相對可控程度高的開始,做架構和找到合適自己的步驟
第 2 步 - 紀錄每步驟的平均花費時間
拆解好步驟之後,就是紀錄平均花費時間
紀錄這個主要是為了作為粗估一天工作量,可以接受的最大值是多少
或是讓你有一個標準去判斷,目前是效率高,還是效率低的狀態
當然計算時間時有可能在某些步驟裡,是跟其他類似任務有時間重疊的狀況
但最一開始,就先不考慮這個
( 因為還沒有到上手之前,斤斤計較這些重疊時間反而更容易混亂)
第 3 步 - 標示出這些經手的人,個別對你來說的合作順暢度排序
當我們準備好每個步驟的大概時間之後
下一步是 標記出人,或是案子
哪些對自己來說是消耗相對大的,無論是腦力、精力、時間成本,又或是心力
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跟這人合作,讓你覺得精力浩劫
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做這件事他可能超乎你游刃有餘的能力一點
所以要多用力一點來面對
裡面有很多各種變因,所以真的要認真的問問自己,然後去排列,而不是抓一個感覺
為什麼辨識他們是幫著你做架構的其中一部勒?
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事情來一件,處理一件
然後在某個瞬間,自己精疲力竭到不行,才突然意識到
自己好像只能做這樣多,但有時候體感上又做更多
這些其實都有可能是我們太習慣把每個任務當成差不多負擔的東西去算
然後認為工作就是要每天從第一件事做到最後一件事
但其實即便是非常相似的事情,都有可能因為遇到不同的人,自己個人當天狀況
讓類似的事情,實際上它卻擁有不同的肥胖程度
EX:
假設執行一張設計需求任務的要用掉的是 2 顆電池🔋
一樣執行一張設計需求,A 的文字,就是相對比較需要來回確認,才能執行
→ 對應到A的任務,就變成需要 3 顆電池🔋,因為要溝通的時間成本
→ 花了些時間磨合,發現沒有太多有感的變化,內心就會容易面對A時就覺得有點心理負擔
→ 潛意識與意識層面就會默默地在增加需求變成 3.5 顆電池🔋
當我們具體知道明天要跟 A 對案子時,就會知道我得準備好 3.5 顆以上的電池🔋 去面對它
才不會有種自己被燃燒殆盡的感覺。
第 4 步 - 觀察整理出自己每天不同階段的能量
這邊說的具體比較像是,有人是早晨人,他可能就是在早上比較有精力跟注意力處理事情
有人可能是下午才能夠
所以找出自己一週裡面,不同天的樣貌
做為最後一步工作分配與規劃的預測
這邊建議,可以以每小時去做紀錄!或是2 小時為一個區間,再更大就容易太模糊了
第 5 步 - 實際應用在工作安排上
當我們都擁有數據之後,就是要來實際用在工作安排上了
就會再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裡,找到自己怎麼去規劃工作的架構與邏輯
Ex:
每週上班的第一天早上,我會電力比較不足,直接去面對相對來說比較消耗的工作
那我就會從相對簡單,比較不需要非常集中去思考才能執行的事情
例如:很無聊的例行公事,上傳檔案,或是確認這整週要完成哪些事
每週上班的第一天的中午,電力就會稍微比較多,可以執行一些專注度高的工作
就可以先根據這天要處理的案子,他們需要用掉我的不同電量去安排順序
但這些分配邏輯是會需要來來回回調整
例如,不知道為啥突然覺得跟 B 合作最近有點需要更多能量,或是剛好我最近比較討厭他(?
那他可能原本會被排在電量不用這個多的時候,被換成比較充足電量時去做
第 6 步 - 實際感受看看現在的排列組合
排完之後,就是實際的再去體驗一次
這樣排之後,是不是精力浩劫感下降了,是不是比較可以順一點的完成工作
還是會有點卡卡的? 還是實際執行後的感受跟你預期的不太一樣?
請記得,你的答案,只需要符合現在這時刻的自己就好了
他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必須要怎樣,唯一原則是請記得把工作按時的完成!
Check List
這篇就先分享到這啦~
希望大家可以在組合出自己架構的路上,先找到各個拼圖,來準備把它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找出最合適自己的排序方式,才能讓工作安排的架構,比較不會變成未來壓垮你的一部分
而是順應你的習性去長出來的彈性架構
閱讀更多文章
一段關係的開始與延續,那把關鍵鑰匙是?
那些在強烈震動裡看見門的 3 個瞬間是?
聽說GPT 能看前世與今生課題?
想要離開日復一日,是要靠意志力嗎?
怎麼在日常選擇裡,多認識自己一點勒?
有沒有可能看到自己追尋過的痕跡,反而讓感受到我能繼續走下去勒?
我們的時間到底跑去哪了?
或許我們需要的是拆掉框架跟試看看不同選擇的勇氣吧?
在黑暗裡,要怎麼尋找勇氣?
工作裡的卡住,有沒有可能只是生活裡一片小拼圖?
你的每個選擇,是遵從自己? 還是那個把你困住的魔法咒語?
是什麼,鬆動過往卡住的一切?
向外的追求,到頭來我們真的有所改變了嗎?
廢墟感的歷史遺跡裡,意外的收穫是場平靜
原來我擁有重新開始的勇氣,是嗎?
有些事,允許他不再井然有序,可以嗎?
轉念到底是另一種逃避?還是有點陌生的面對?
怎麼開始御守系列?以及他們長怎樣勒?
怎麼在設計上用小妝點,來輔助設計勒?
釋迦大佛的提醒,答案就在自己身上
16手觀音,教會我的付出和選擇
為什麼會開始想要做參拜神明系列?
還有什麼其他的紀錄生活方式?
架構好之後,難道就能夠長時間的一直用嗎?
怎麼開始離開 Notion 的新手村?
解決人工進行日期換算,與期數換算的失誤率?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 Notion 太自由,反而難以上手?
我要怎麼開始為自己尋找架構,跟整理勒?
我怎麼知道,我是不適合,或是需不需要做架構?